大甲媽祖遶境,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參與,但時代不同,活動氛圍也跟著改變。四十年前,文學大師黃春明,就跟著信徒走了八天八夜,拍攝第一部,台灣鄉土記錄片「大甲媽祖回娘家。」

和現在不同的是,當年信徒是到北港朝天宮進香,沿途沒有旅館,只能以天地為家,席地而睡,有人穿拖鞋木屐就跟著遶境,走到雙腳破皮。有趣的是,只要媽祖鑾轎要離開北港,當天就會下雨,好像是媽祖捨不得離開娘家,而回到了大甲,又會是好天氣。接下來透過黃春明的介紹,帶您看看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。

四十年前的大甲媽遶境,場面和現在一樣盛大隆重,不同的是,沒有政治人物來沾光,只有求媽祖保佑的老百姓,當年文學大師黃春明,自己當導演還拿起攝影機,花了兩年時間籌備,還和信徒走了八天八夜,拍攝了臺灣第一部鄉土記錄片,「大甲媽祖回娘家」,也見證了70年代的台灣社會,時代在變唯一不變的,是四十年來信徒對媽祖虔誠的心,還有看見台灣民間獨特的地方美學。

文章引用:奇摩新聞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媽祖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dding cook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